
内塔尼亚胡要梭哈了?联合国大会还没开,他就要把加沙这盘菜端上桌
特拉维夫的空气,最近绷得像根弦,稍微一碰,仿佛就能听见断裂的声响。这股子紧张劲儿,源头直指那个办公室里坐着的老头——内塔尼亚胡。他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要在8月7号的内阁会议上,把全面占领加沙的方案,拍在桌子上。
这可不是什么外交辞令,也不是吓唬人的空包弹。一旦内阁那帮人点头,以色列的战争机器就会换上最高档位,对着加沙那片本就千疮百孔的土地,再来一次彻底的碾压。到那时候,加沙的残垣断壁里,恐怕又要多出无数冤魂,那片小小的地带,将彻底沦为人间炼狱。
消息一出,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灯火都显得格外刺眼。北京时间8日凌晨,安理会的公开会开得气氛凝重。中国的副代表耿爽同志,话说得一点不绕弯子,直接甩出“严重关切”四个大字,敦促以色列赶紧把这危险的念头收回去,大家坐下来,签个有约束力的停火协议,别再玩火了。
其实,把加沙一口吞下的念头,在内塔尼亚胡的脑子里盘旋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最近国际上的风向变得有点不对劲,让他觉得不能再等了,必须得快刀斩乱麻。
怎么个不对劲法?欧洲那帮老伙计开始不跟他穿一条裤子了。英国、法国领着二十多个国家,集体站出来指着以色列的鼻子抗议。更狠的是,连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向来跟得紧的国家,国内都爆发了上万人的游行,高喊着“加沙停火”的口号。
这还只是前菜。真正让内塔尼亚胡坐不住的,是英国、法国、加拿大这几个重量级选手放出的风声:他们打算在今年九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招可算是打在了七寸上。
联合国大会,那是什么地方?世界舞台的C位。每年九月,各路大佬齐聚一堂,指点江山。英法他们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搞这么一出,就是要聚光灯打得最亮的时候,给以色列来个“政治曝光”,让全世界都看看,谁才是孤家寡人。
内塔尼亚胡这只政坛老狐狸,算盘打得精着呢。他自己的屁股底下也不干净。《以色列时报》早就捅出来了,他因为食物中毒,连贪腐案的听证会都去不了。法院正好又要放暑假,下一次开庭得到九月初。你看这时间点,掐得多准。
一边是自己的官司缠身,一边是九月份联合国大会的“审判”,留给他的时间窗口,窄得像条门缝。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必须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把生米煮成熟饭。只要先把加沙占了,等到九月份联大开会,木已成舟,到时候你们再谴责、再抗议,难道还能让我把吃到嘴里的肉再吐出来?难!
当然,催着他下这步险棋的,还有来自国内的压力。
哈马斯最近也学会了打舆论战,放出了几段以色列人质的视频。画面里的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窝深陷,瘦得脱了相。有个小伙子,一边有气无力地挖着地道,一边说自己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感觉随时会死,挖的这个坑,可能就是自己的坟墓。
这种视频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任何一个正常人看了,心里都堵得慌。视频一发布,特拉维夫的街头立马就炸了锅。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举着人质的海报,堵在市中心,要求政府别打了,赶紧把人换回来。
哈马斯也聪明,在视频里特意点了一句:你们的人质在挨饿,我们加沙的老百姓,也跟着一块儿挨饿。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造成这一切的,不是我们,是你们的政府,是内塔尼亚胡对加沙的封锁。
这下,内塔尼亚胡被架在了火上烤。国内民众要求停火救人,他要是再拖下去,后院非起火不可。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用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回应所有的压力。这就像一个赌徒,输红了眼,索性把所有筹码都推了上去,赌一把大的。
说句公道话,以色列人看到自己的亲人被饿成皮包骨,心疼得不行。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在加沙,有多少巴勒斯坦人,正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悲惨的境遇?
自打去年10月7号冲突爆发,以色列的炮弹和子弹,已经让超过六万个生命消逝,十五万人带着伤疤活下去。几百万加沙人,每天都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这笔账,又该算在谁的头上?
加沙当地有个体育冠军,叫阿提夫·阿布哈特,原本是个70公斤的壮小伙。冲突爆发后,因为饥饿和疾病,去世前他的体重只剩下25公斤,跟个九岁孩子差不多重,肋骨一根根清晰可见。他,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人,也曾是父母心头的肉,也曾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些,内塔尼亚胡看不见,很多以色列人选择性看不见,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假装看不见。就连之前口口声声要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看到人质视频,立马就变了调子,之前的豪言壮语似乎也忘了。西方的所谓“人道主义”,就像个变色龙,标准随时可以为了政治利益而改变。
这里头,就不得不提以色列军方一个心照不宣的策略,叫“达希亚主义”(Dahiya Doctrine)。这个词源于2006年黎巴嫩战争,当时以色列空军把贝鲁特南部的达希亚区夷为平地。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冲突中,要使用不成比例的、压倒性的武力,摧毁对方的民用基础设施,给对方民众造成巨大痛苦,以此作为威慑。说白了,就是一种“杀鸡儆猴”的残酷逻辑,而加沙,不幸成了这套逻辑最惨烈的试验场。
就在这风口浪尖上,美国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不早不晚地来了。他先去了趟加沙,然后掉头就进了内塔尼亚胡的办公室。
以色列媒体的解读很有意思,说这位美国大员的到访,可能意味着最终摊牌时刻的到来。要么,是国际社会压力太大,以色列被迫接受永久停火;要么,就是以色列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内塔henius会选哪个。他这种性格的人,怎么可能在压力面前低头?哪怕军事行动升级,会逼得哈马斯撕票,他也在所不惜。因为对他来说,人质的性命,可能远没有他自己的政治生命和那个“大以色列”的梦想来得重要。
更深层次看,这场冲突也搅动了整个中东的棋局。前几年,在美国的撮合下,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等国签署了《亚伯拉罕协议》,关系一度好得蜜里调油。可加沙的战火一起,这些协议就变得无比尴尬。阿拉伯世界的民众看着电视里巴勒斯坦人的惨状,各国政府再想和以色列“秀恩爱”,就得掂量掂量国内的民意了。
面对以色列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国际社会除了开会、谴责、表示遗憾,好像也拿不出什么更有力的招数。连个像样的制裁都没有,不痛不痒的几句话,对内塔尼亚胡来说,跟挠痒痒没什么区别。
说到底,这盘棋已经下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内塔尼亚胡像一个被逼到墙角的赌徒,他不想体面地走下牌桌,而是选择掀翻桌子,用一场更大的混乱,来掩盖自己的困境和失败。他赌的是国际社会最终会妥协,赌的是美国会继续为他撑腰,赌的是时间能抹平一切血腥。至于加沙民众的命运,在他那张宏大的战略地图上,或许只是一个可以被牺牲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