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与俄罗斯自十五世纪起就是宿敌,两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冲突与角力。最初,瑞典实力占据上风,长期主导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而彼时的沙皇俄国只能屈从于瑞典的强势。
1709年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大转变。在那一年的关键战役中,彼得大帝率领俄军击败瑞典王国,迫使对方同意将芬兰交由沙俄代管,圣彼得堡及其周边地区被永久割让。沙俄终于如愿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瑞典的霸主地位就此终结,渐渐没落,成为欧洲边缘国家。
进入19世纪,欧洲大陆多国争霸,英国、法国、奥匈帝国以及沙皇俄国频繁交战。面对复杂局势,瑞典于1814年宣布永久中立,远离欧洲战争的漩涡。凭借这一选择,瑞典成功避开了一战和二战巨大的战争创伤,境内未遭重大破坏。
在冷战期间,瑞典一方面不断提升本国防御力量,另一方面保持和苏联的务实合作关系。通过自前苏联进口大量低价石油和天然气,瑞典经济迎来快速增长。如今,瑞典已成为高度发达的北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65亿美元,人均收入超过5.66万美元。
冷战结束后,瑞典与俄罗斯的关系一度较为平稳。但近些年来,随着北约在欧洲持续扩展,北欧仅余瑞典和芬兰未加入该军事联盟。这让瑞典面临被孤立的困境。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瑞典借机提交加入北约的申请,并于2024年3月11日正式成为该组织的第32个成员。
在此之后,瑞典对俄罗斯的政策趋于强硬,频繁发声甚至采取实际行动,以确保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不被忽视。2024年3月,瑞典外交部发言人图马斯·瓦内斯克明确表示,乌克兰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可以征召瑞典公民前往乌克兰参与战斗,认为这并不违反国际法。瑞典公开支持本国公民前往乌克兰作战。
紧俄罗斯方面迅速做出反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已掌握瑞典雇佣兵参与乌克兰战事的信息。根据俄罗斯的通报,截至2024年4月初,乌克兰境内共有90名瑞典雇佣兵,其中已有25人被俄军击毙。俄方强调,境外雇佣兵不会获得战俘待遇,相关国家政府应承担相应后果。
需要指出的是,瑞典虽仍然是北欧军事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但其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54万。考虑到与俄罗斯的地理接近,一旦北约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瑞典和芬兰都可能在首轮打击中遭受沉重打击。加入北约并不能为瑞典带来毫无疑问的安全保障。
俄罗斯总统普京及其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任何在乌克兰作战的外国雇佣兵均不受《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保护。根据俄方数据,截至2024年3月15日,已有13387名外国雇佣兵进入乌克兰,俄罗斯军方确认已消灭其中5962人。俄军显示出其打击在乌克兰外国雇佣兵的决心和能力,警示相关国家明确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