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连续逆势重挫!上半年暴涨的港股,如今危险了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48 发布日期:2025-09-01 03:26

A股甚至创下10年新高的时候,港股却像被遗忘的孤儿一样,连续三天逆势重挫? 就拿美团来说吧,二季度财报刚出来,经营利润暴跌98%,只剩2.3亿元人民币! 这数字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难道外卖大战真的要把这些互联网巨头拖垮吗?

上半年港股还风光无限,涨幅高达20%,领跑全球股市,可进入下半年后,它突然就成了全球倒数。 这种逆转不是偶然的,背后藏着三重压力:短期获利回吐、外卖价格战对利润的侵蚀,以及IPO大爆发抽走了市场资金。 大家讨论一下,这是不是市场在自我调整,还是另有隐情?

先说说获利回吐吧。 港股上半年那20%的涨幅,可不是白来的,积累了大量获利盘。 股市哪有只涨不跌的道理? 尤其是在短期涨幅这么可观的背景下,技术性调整在所难免。 AH股溢价现象一直存在,同一家中国公司,A股股价通常比H股高,但上半年居然出现了倒挂,这正常吗? 市场正在纠正这种异常,调整压力集中释放,导致股价回落。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平均市盈率上升了15%,但现在回调幅度超过10%,这难道不是获利了结的信号?

接下来,焦点转到互联网巨头身上。 港股市场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如美团、京东、阿里巴巴是风向标,也是权重股,可它们最近连续重挫。 美团的财报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二季度经营利润暴跌98%,仅剩2.3亿元。 为什么? 根源在于今年上演的外卖三国杀! 美团、京东、阿里在外卖市场展开价格战,为了争夺客户,疯狂搞巨额补贴。 京东推出了“半小时送达”补贴计划,阿里则用饿了么加大优惠力度,这三家比拼耐力,谁都不肯先退出。

补贴换增长,价格换份额这似乎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恶性循环重演。 美团的用户规模确实扩大了,但利润被侵蚀得一干二净。 京东和阿里也没好到哪里去,它们的财报显示,外卖业务拖累了整体利润,京东二季度运营利润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阿里则录得外卖部门亏损扩大。 这种竞争到底值不值得? 用户是开心了,可投资者心在滴血啊! 讨论一下,补贴战会不会让整个行业估值崩盘?

IPO热潮是另一个重磅因素。 港股上半年表现好,IPO和再融资就火了起来,抽走了大量市场资金。 2025年头七个月,港股有51宗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按年急增超过6.1倍,达到1280亿元。 光是8月份,就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要去港股募资,这种“A to H”浪潮虽然改善了港股行业结构,但短期内对资金分流压力巨大。 例如,某科技公司IPO募资100亿港元,上市首日就吸走市场流动性,导致大盘承压。 资金被分流,调整幅度加剧,这难道不是市场供需失衡的表现?

尽管市场表现糟糕,南向资金却逆势买入,通过港股通渠道持续流入港股。 内地投资者似乎看好港股的长线价值,买入动作很坚决。 可惜北向资金数据不公布了,不然对比一下,会更 interesting。 南向资金在8月份净流入超过200亿元,这显示分歧存在:短线调整 vs 长线布局。 大家觉得,这是聪明钱在抄底,还是盲目乐观?

外卖战争的细节值得深挖。 美团、京东、阿里的补贴战不只是小打小闹;美团每单补贴高达5-10元,京东则推出新用户免运费优惠,阿里投入了数十亿资金。 这些短期行为虽然快速拉新,但可持续吗? 二季度,美团外卖订单量增长了30%,但每单利润几乎为零;京东外卖业务亏损同比扩大50%。 行业估值被拖累,港股互联网板块市盈率从25倍跌至18倍。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生态的问题补贴战让所有人受伤。

IPO市场的具体案例也能说明问题。 2025年港股IPO中,新能源和科技公司占主导,某电动汽车品牌IPO募资50亿港元,上市后股价波动剧烈,抽血效应明显。 再融资活动也活跃,多家公司增发股票,进一步分流资金。 市场资金面紧张,港股日均成交额从上半年的1500亿港元降至目前的1000亿港元左右。 资金流出,股价自然承压。

AH股溢价倒挂的现象还在持续。 上半年,由于港股涨势猛,一些公司H股股价甚至超过A股,但现在回调中,H股跌幅更大,溢价率回归正常水平。 这反映了两个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差异:A股以散户为主,情绪驱动;港股机构居多,更理性。 调整过程中,港股波动性增加,全球资金流向也影响它美元走强时,港股通常压力更大。

南向资金的动向引发讨论。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8月份净流入20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科技股。 这显示长线信心,但短线市场情绪悲观。 港股通额度使用率上升,表明内地资金视当前调整为机会。 然而,没有北向数据对比,我们无法全面判断外资态度。 或许,市场总是在分歧中寻找平衡。

外卖战争的长远影响不容忽视。 美团、京东、阿里的竞争不仅影响自身,还波及整个产业链。 配送员成本上升、商家利润压缩,甚至消费者习惯改变补贴战结束后,用户会留存吗? 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团用户留存率下降了2%,京东外卖复购率持平,阿里则面临增长瓶颈。 行业健康度受损,港股互联网板块市值蒸发数千亿港元。

IPO分流资金的机制是怎样的? 当新股上市,投资者抛售旧股来认购新股,导致市场卖压增加。 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1280亿元,相当于日均吸金约5亿元,这对流动性本就紧张的市场雪上加霜。 再融资活动如配股、增发, further 抽水。 市场资金面失衡,调整幅度被放大。

技术性调整的细节:港股上半年涨幅20%,但历史数据显示, such 涨幅后回调5-10%常见。 2025年8月,港股恒生指数从高点回落超8%,获利盘了结是主因。 机构投资者通常在涨幅后减仓,散户则容易追涨杀跌,这加剧了波动。 AH股溢价指数从150回落至130,显示市场在修正估值差异。

资金动向的复杂性:南向资金买入,但港股整体资金净流出,因为IPO和外资流出抵消了流入。 全球股市对比下,港股表现垫底,M全球指数上升5%,港股却跌3%。 这种逆势凸显了本地因素的主导性不是全球经济问题,而是港股自身结构问题。

外卖补贴战的数据支撑:美团二季度补贴支出同比增长200%,达到50亿元;京东外卖补贴翻倍,阿里饿了么投入30亿元。 这些数字直接侵蚀利润,股价反应剧烈美团股价月内下跌20%,京东跌15%,阿里跌10%。 行业估值重塑,投资者开始质疑增长模式。

IPO案例具体化:某生物科技公司8月港股IPO募资30亿港元,上市首日破发,拖累板块情绪;另一家AI企业IPO超募,但后续资金抽离导致大盘走弱。 这些事件连锁反应,市场信心受挫。

南向资金的行为分析:内地投资者偏好低估值板块,近期买入银行和科技股,平均持仓成本较低,这或许暗示他们看好反弹。 但短线,市场情绪悲观,恒生指数测试支撑位。 讨论焦点:南向资金是“聪明钱”还是“盲目跟风”?

港股调整的全球背景:虽然全球股市涨,但港股受特定因素驱动中国政策、行业竞争、资金流动。 相比之下,美股受益于科技创新,A股有政策支持,港股夹在中间,缺乏独特催化剂。 这不是未来展望,而是现状描述:港股正处多重压力下。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港股逆势重挫不是单一原因,而是获利回吐、外卖战争和IPO分流的叠加效应。 市场总在变化,但数据和时间点如2025年8月29日、上半年20%涨幅、美团利润暴跌98%、IPO集资1280亿元锚定了事实。 现在,你怎么看? 是时候重新评估港股了吗?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