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乌克兰东部红军城郊外,11万俄军坦克轰鸣却按兵不动,任凭乌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开进城内。
南部战线,俄军先头部队距离城区仅数公里却突然转向南下,短短两周吞下顿涅茨克南部全境。
这座每天爆发乌军三分之一战斗的城市,正成为现代战争史上最诡异的“围城秀”——俄军炮口对准城门,城门却始终敞开;乌军死守阵地,守的却可能是一座“空心棺材”。
俄军为何放任乌军进城?消耗战背后藏着怎样的“数学题”?当泽连斯基下令“死守50天”,他是否正把军队送进绞肉机?
一场精心设计的战场魔术
7月19日,顿涅茨克前线传回卫星图像:俄军南部集群已控制红军城南部所有高地,城区建筑清晰可见,但士兵却调头扑向加夫里洛夫卡镇。
与此同时,北部俄军猛攻罗金西克村,成功切断T0515与E50公路——这两条线正是红军城最后的“输血管”。
更耐人寻味的是,乌军为守住60米高的矿区废石堆制高点,将三个精锐突击团全部填入北部战场,而俄军仅在周边用FAB-3000滑翔制导炸弹定点清除据点,爆炸冲击波横扫三公里,却始终不踏入城区一步。
这种“围三阙一”的战术被网友戏称为“钓鱼执法”。俄军故意在城南留出通道,诱使乌军像“填线宝宝”般涌入城内。
美国“战争研究所”2023年便警告:红军城防御体系坚固,正面强攻等于自杀,俄军真正的杀招是“放血战术”——用空间换时间,用炮弹换人命。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坦言:“失去红军城意味着顿巴斯防线崩溃。”但代价是每天消耗6000发炮弹,征用民用皮卡运输物资,甚至将囚犯编入作战部队。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中,泽连斯基将2.4万预备队填入巷战泥潭,最终导致反攻兵力枯竭。
今天的红军城面积是巴赫穆特的三倍,俄军却只用了当年五分之一的伤亡代价——用无人机和滑翔炸弹代替步兵冲锋,正是现代“绞肉机”的升级版。
当“爱国者”导弹遇上2万美元无人机
俄乌战场正演变为一道残酷的算术题。乌军宣称拦截俄军无人机成功率79.8%,但俄军单日发射量高达355架,7月20日更创下单夜突袭728架的纪录。
每拦截一架成本2万美元的“天竺葵-2”无人机,乌军需消耗400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这种1:200的赔率买卖,让乌克兰财政以日均1.5亿美元的速度失血。
俄军的“低成本饱和攻击”背后有张精密供应链网络:朝鲜提供1200万发炮弹和火药,伊朗供应无人机引擎,俄罗斯本土汽车厂改造军工生产线。
朝鲜3万辅助人员在二线承担警戒任务,释放更多俄军投入前线。
与此相对,西方援助陷入“口号通胀”:德国虽承诺90亿欧元援助,却拒绝追加“爱国者”系统,直言“本国仅剩6套”;美国主导的“转手军援”实质是让欧洲买单,交付周期却长达三个月。
更致命的差距在人力资源。俄罗斯通过“50万卢布签约奖金”吸引兵员,监狱征兵令让囚犯参军率飙升300%。
乌军旅级单位员额降至编制一半,哈尔科夫征兵站出现57岁男子持假病历被拒后撞墙自杀的惨剧。瑟尔斯基的焦虑写在战报里:“红军城每天自愿投降人数超过伤亡人数”。
全球博弈的计时器
7月19日,泽连斯基突然向普京喊话“愿尽一切努力停火”,提议下周启动第三轮谈判。表面看是和平倡议,实则是为特朗普的“50天停火通牒”抢跑——若到期未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实施“毁灭性关税”。
普京的回应却像在宣读战场清单:“俄方目标不变。”这目标清晰写在11.3万平方公里俄控区地图上:承认克里米亚及乌东四州归属、禁止加入北约、裁减军队。
红军城恰是撬动这盘大棋的支点:若50天内俄军完成合围,乌军将失去谈判最后筹码;若乌军守住,或能换取西方更先进武器——但德国刚抵乌的磁感应地雷、英国“欧洲燕”防空导弹,在俄军滑翔炸弹面前如同玩具。
国际棋局同步升温。欧盟启动1500亿欧元“欧洲安全行动”,要求65%军工产品本土化,却被匈牙利用“能源豁免”卡住咽喉;朝鲜领导人公开声援:“对俄支持是主权权利”,2.8万集装箱弹药经铁路直通顿巴斯;中国外交部7月20日重申“谈判是唯一出路”,反对将全球经济绑上战车。
当FAB-3000炸弹将混凝土堡垒炸成粉末,当朝鲜炮弹在乌军阵地掀起血雾,现代战争的本质早已超越领土争夺。
红军城的每一分钟消耗,都在验证普京的论断:“技术自主才是主权根基”——俄军坦克用本土拉达零件维修,乌军“海马斯”却因波兰零件断供瘫痪。
每一架被击落的无人机,都在印证瑟尔斯基的悲叹:“我们守的不是城市,是西方援助的信用额度”。7月21日晨,基辅再遭74架无人机夜袭,地铁站关闭,电厂浓烟蔽日。
这座城市与红军城的直线距离仅600公里,却仿佛隔着整个时代:一边是用通货膨胀换取军事时间的工业机器,一边是等待盟友输血的政治赌局。
《俄乌第三轮谈判地点不变 专家:新谈判难以推动和平协议达成》——央视新闻2025-07-21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