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真正让人破防的,不是第一拳落下,而是那句“滚回去”砸在心口。
9月21日,周末人从众的铜锣湾地铁站,灯光冷白、广播一遍遍循环。一位在港打工的内地小哥,陪朋友出门,想着出站就找家茶餐厅填肚子,结果被一对香港年轻男女盯上——从闸机一路尾随,眼神像刀片,嘴里叽里咕噜甩着不文明的粤语。小哥和朋友没搭理,步子迈得稳,心想“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谁知对方越跟越紧,开口就是“北方佬,大陆人滚回去”等地域攻击,句句不堪入耳,还把人家家属也拉上辱骂。
走到扶梯口,戏剧性的一幕来了。那男的故意挤靠近,身体一顶一顶,赤裸裸挑衅。紧接着挥拳就上,小哥被打得猝不及防,抬手本能格挡,推开一下,换来的却是更凶的拳头,直捣右眼。痛感像电流炸开,他眼前一黑,蹲在地上耳鸣嗡嗡。路人围上来,港铁工作人员也到场,小哥和朋友当场报警。
警察问下来,才大致还原“导火索”:朋友下车时,收起的雨伞可能不小心碰到过对方一下,伞都合好了、没滴水,几人都没在意。这种小事,最体面处理不就是“拍一拍,开口一句”?对方偏不,选择用恶意的眼神、难听的话和尾随羞辱,把小事硬生生撩拨成暴力事件。
医院的诊断更让人心凉:右侧眼眶骨折面积超过50%,下眼眶、内眼壁连带鼻窦都骨裂,视物模糊、半边脸麻木、头晕恶心。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手术难度高,报价25万港币,约合22万人民币。对方倒好,检查“无大碍”。更离谱的是,事发当晚在急诊,打人男的家属还打电话过来,说“教导无方”,愿意赔偿。当时小哥人还在眩晕呕吐,没法立刻谈和解。等到正式检查报告和费用清单发过去——人间蒸发,电话不接、消息不回。打人的时候气焰冲天,轮到负责就成了缩头乌龟,这操作谁看了不拔高眼皮。
再聊聊当事人的背景和心路。他自述从不打架,平日两点一线老实工作,之前在欧洲和美国都待过,没遭遇过这种直球的歧视。没想到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反倒被一句“滚回去”扎心。如今广州、香港两头医院来回跑,病例、药单厚厚一叠,生活被彻底打乱,工作也被迫停摆。最难受的不是肉体的伤,是那股被无端针对的屈辱和挫败。
当事人选择了报警与就医取证,监控在,心里就不虚。他也公开表示心寒,但会通过法律维权。这点很关键,毕竟情绪能宣泄一时,证据才能保你一世。网友这边的反应也分几拨:一拨香港网友很上道,劝他请律师、调监控、申请验伤报告,走民事和刑事双通道;一拨内地网友强调“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别把个别极端分子等同于全部香港人;也有人分享在港体验,说部分服务场景对普通话不友好,甚至见过店门口写“只接待讲粤语或英语”的告示——知道是少数,但看见那一眼,心是真的凉。
顺带说句,娱乐圈里“地域梗翻车”的戏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某些综艺拿口音开涮,嘉宾被群嘲,节目组最后道歉收场;也有艺人机场口角发酵,一句不当的话引爆双方粉丝对立。规律很简单:小小的语言摩擦若没人踩刹车,分分钟失控。
回到这起地铁站冲突。该追责的,别跑;该冷静的,请冷静。我们同文同种,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内地,祖国的强大也需要香港的独特角色。遇到磕碰,先沟通再发火,先道歉再上头,成本最低、体面最高。
最后给各方都留:希望这位小哥能尽快康复,证据链拉满,依法维权拿回该有的公道;也希望那对年轻人别继续失联,勇敢站出来承担责任,别让一时冲动变成人生污点。至于我们吃瓜群众,先收起成见,让子弹再飞等警方和法律给出答案。愿下一次地铁站的相遇,是“借过,谢谢”,不是拳头与伤痕。信息来源:个人博主2025年9月28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