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苏退休教师老陈的手机银行提示音准时响起,4266.6元的养老金到账金额却让他愣住了——这串数字与上月分毫不差。
这不是个例!自7月10日全国养老金上调2%的政策官宣后,超1.5亿退休人员集体陷入“数字停滞”焦虑。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晚20时,仅北京、广东等6省市开通调整进度查询通道,超80%地区养老金账户仍未波动。这场波及全国的养老金“时间差”背后,藏着两把关键钥匙。
【事件详情回顾:钱没到账的两大真相】
1. 调整流程“三重门”卡住时间线养老金补发需闯过“政策落地三重门”:
第一关:省级方案制定(平均耗时5-8天)31省市需根据2%的全国涨幅,结合本地财政、社保基金结余等情况拟定细则,光是“工龄单价该定0.8元还是1.2元”就能让测算组加班三天。
第二关:部委备案审核(至少3个工作日)各省方案要经人社部、财政部双重把关,重点审查“向低收入倾斜”是否落实。去年河北因高龄补贴超标被退回修改,导致补发延迟11天。
第三关:系统参数调整(耗时最长)银行代发系统需重新对接社保数据。2023年上海因系统升级失误,导致23万退休人员补发款延迟到账,这次各地宁可“慢工出细活”。
以江苏为例:若7月20日通过备案,25日完成参数调试,月底前补发7个月差额(如月涨90元即补630元),8月起按新标准发放完全可行——但若某个环节“卡壳”,就可能拖到8月上旬。
2. 今年退休人员遭遇“双重门禁”对于2025年新退休人员来说,7月到账金额不变藏着更深层原因:
门禁一:无缘今年普调根据政策,只有2024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人才能享受今年2%的上涨,今年1月后退休的需等到2026年调整。
门禁二:重算补发尚未启动新退休人员养老金暂按2024年计发基数核算,待2025年新基数公布(通常在8-10月)后,才能二次核算补发差额。举例:杭州张女士2月退休,按旧基数领5000元/月,若10月新基数使养老金升至5120元,她将一次性补发2-9月共8个月的差额960元(120元×8)。
【看看网友怎么说】
“说好7月补发,眼看着就要下旬了!江苏人社APP我都刷烂了!”——@金陵教书匠(南京,61岁)
“工龄40年就多给30块?东北老工人的命不是命?!”——@鞍钢老铁(沈阳,59岁)
“物价涨5%,养老金才涨2%,到账还拖拖拉拉!”——@弄堂阿姐(上海,67岁)
“刚退休就不给涨?合着我们90后活该当韭菜?”——@深漂打工仔(深圳,25岁)
【小编有话说:你的钱不会飞,但小心骗子盯上!】
这次补发延迟就像“春节返乡高铁”——虽然拥挤缓慢,但终会抵达。在这特殊时期,请牢记:
官方从不收费(警惕“代办理财”短信);
所有进度官网可查(各地人社局微信公众号最权威);
8月起账户盯紧(补发款可能单独到账)。
养老金再少也是保命钱!与其焦虑刷新,不如转发本文给更多退休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