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富联2025年中报合同负债飙升647%至20.08亿元的数字,像一颗投入资本市场的深水炸弹。 这家英伟达AI服务器核心代工厂的订单蓄水池骤然扩容,背后是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的现实投射。 全球科技巨头对Blackwell架构服务器的抢购潮,让供应链企业提前锁定了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确认基础。
合同负债这一财务指标,本质上是企业已收款但未交付订单的金额。 它的激增往往意味着下游客户愿意用真金白银提前锁定产能。 在AI服务器领域,工业富联的液冷技术将在四季度量产,GB200系列出货量持续攀升。 机构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将冲击316亿元,2026年更是达到441亿元。 这种增长并非孤例,英伟达产业链上的散热供应商英维克,合同负债同样增长109%至4.04亿元,其液冷产品已批量供应英伟达和字节跳动。
市场对三季报行情的期待,正从这些先行指标中寻找确定性。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板块合计营收同比增长17.78%,净利润增幅高达45.14%。 AI算力板块的5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7.0%。 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共振,让合同负债超过1亿元且同比增长的17家公司成为焦点,其中11家增幅超过10%的企业更值得深度剖析。
工业富联的爆发源于四个支点:AI服务器领域的先发优势、液冷技术量产时间窗口、GB200系列订单放量,以及与英伟达的深度绑定。 作为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占比40%的核心伙伴,新平台订单的可见性已经延伸至2026年。 母公司鸿海集团加速AI数据中心部署,直接推动服务器出货量提升。 网络设备从400G向800G迭代,单位价值量提升进一步推高营收天花板。
散热环节的英维克,则是AI高功耗时代的隐形冠军。 英伟达B300芯片功耗达1400W,让液冷从可选变成必选。 这家冷板式液冷龙头市占率超40%,独家供应GB300液冷系统,单机柜价值量超过5万元。 其业务板块中,AI散热需求推动相关收入翻倍,新能源业务则切入理想、蔚来供应链,储能温控中标多个大项目,两大板块营收占比已达35%。
博杰股份合同负债增长166%至1.48亿元,光线传媒增长145%至4.85亿元,九号公司增长140%至14.82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不同细分领域的增长逻辑。 博杰股份作为检测设备供应商,受益于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检测需求升级。 光线传媒的合同负债增长则与影视内容预售模式创新相关。 九号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业务与英伟达Jetson平台合作,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已落地数千台项目。
华勤技术合同负债增长86%至6.50亿元,广汽集团增长75%至34.94亿元。 华勤技术的增长动力来自AI服务器和智能硬件代工业务,广汽则因新能源汽车预售模式改变推高合同负债。 复旦微电增长61%至1.46亿元,北斗星通增长52%至1.06亿元,这两家公司在AI芯片和北斗导航领域的订单加速落地。
深信服合同负债增长22%至16.92亿元,天孚通信增长21%至1.89亿元。 天孚通信作为光模块组件核心供应商,已进入英伟达Quantum-2交换机供应链,全球首批量产1.6T CPO硅光引擎。 其获英伟达2亿美元订单,二期产能正在扩建。 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合同负债分别增长10%至7.26亿和4.57亿元,这两家汽车电子企业与英伟达DRIVE平台合作,为理想、小鹏提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中科创达合同负债增长8%至7.18亿元,其为人形机器人开发的RobotOS系统支持英伟达Jetson芯片,已适配超20款机器人,可缩短开发周期40%。 东方精工增长8%至5.96亿元,与乐聚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合作。 神州数码增长7%至22.94亿元,云计算和信创业务推动增长。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进步为这些数字提供着注解。 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中标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金额最高纪录的9015.15万元采购项目。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通过特斯拉、Figure AI认证,谐波减速器作为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技术壁垒极高,毛利率普遍超过35%。 奥比中光3D视觉传感器覆盖全技术路线,其机器人视觉感知产品矩阵已为行业爆发做好准备。
技术突破也在加速商业化进程。 英伟达Jetson Thor机器人超级计算机的推出,标志人形机器人进入“物理AI”阶段。 汇川技术控制器适配英伟达Isaac Sim平台,调试效率超行业平均3倍,在国内机器人控制器市场占比14.3%。 拓普集团七自由度灵巧手通过Jetson Thor测试,为特斯拉Optimus小批量供货,量产良率达92%。
AI算力需求同时推动着硬件升级。 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出货量占营收比重超50%,已获英伟达Rubin架构独家供应资格。 新易盛800G光模块销量达695万只,同比增长112.5%。 胜宏科技作为英伟达GB200服务器PCB核心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39.22%,英伟达相关产品全年营收有望超100亿元。
这些企业的增长逻辑交织成一张产业地图。 合同负债的增长只是表象,深层是技术迭代与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 当英伟达GB200服务器需要50层以上高多层PCB,当B300芯片功耗迫使散热技术从风冷转向液冷,当人形机器人关节需要精密减速器,供应链企业的价值重估就已不可避免。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市场总在寻找确定性,而三季报行情的关键或许在于区分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 当一家公司合同负债增长647%,当液冷技术龙头单机柜价值量突破5万元,当人形机器人企业拿下近亿元订单,这些信号是否意味着行业拐点已至? 还是说,在资本狂热背后,仍存在技术落地速度与估值匹配度的永恒命题?
合同负债高增长是否必然转化为未来净利润? 当工业富联预测净利润突破400亿元时,市场是否过于乐观地忽视了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中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