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舆情公关避坑指南:这5个错误操作,让负面越闹越大!

新闻动态 点击次数:193 发布日期:2025-10-10 19:02

在舆情公关中,以下五个错误操作需重点规避,它们往往会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恶化:

1. 拖延敷衍,错失黄金回应期

错误表现:面对舆情时,用“正在调查”“后续通报”等模糊表述拖延时间,试图“冷处理”。

后果:信息真空会引发公众猜测,甚至滋生谣言。例如,某连锁餐饮品牌因“员工脚踩食材”视频引发舆情,6小时后才发布简短回应,48小时内话题阅读量飙升5亿,最终门店客流减少40%。

正确做法:首次回应需明确调查时间表(如“24小时内公布初步结果”),之后每12小时同步进展,让公众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诚意与效率。

2. 推卸责任,激化公众不满

错误表现:将问题归咎于“用户使用不当”“第三方失误”或“竞争对手搞事”,试图撇清关系。

后果:公众会觉得品牌毫无担当,进一步激化不满情绪。例如,某家电品牌因“菜刀拍蒜断裂”被质疑,客服回应“不建议拍蒜”,引发全网嘲讽,竞争品牌借机宣传,导致品牌信任度骤降。

正确做法:先正视问题并致歉,再说明整改措施。若涉及第三方,需先承担监管责任,展现担当态度。

3. 官话套话,敷衍公众诉求

错误表现:回应中使用“感谢关注”“会加强管理”等空洞表述,未针对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后果:公众会觉得品牌缺乏诚意,只是走个过场。例如,某政务APP因“注册流程繁琐”“频繁闪退”被投诉,官方回应未提及优化时间、解决措施或修复进度,导致用户发起“卸载倡议”,影响政务服务推广。

正确做法:回应需“问题具体、措施明确、时间清晰”,例如“72小时内简化注册步骤,24小时内推送修复补丁”。

4. 过度辩解,忽视公众利益

错误表现:反复强调“产品符合标准”“品牌无过错”,试图自证清白。

后果:公众会觉得品牌只关心自身形象,不关心用户利益。例如,某母婴品牌因“婴儿辅食含重金属”被质疑,连续发布声明强调“产品符合标准”,却未提及退货退款或后续安全保障,最终流失大量核心用户。

正确做法:优先回应公众关切,例如“若检测有问题,将全额退款并召回产品,公开后续检测报告”,用实际行动替代口头辩解。

5. 对抗式回应,激化矛盾升级

错误表现:安排工作人员在评论区与网友激烈争辩,甚至删除负面评论、封禁质疑账号。

后果:公众会觉得品牌心虚、容不下不同声音,导致舆情从“单一问题”升级为“品牌态度问题”。例如,某网红奶茶品牌因“员工辱骂顾客”被质疑,反而在评论区争辩“顾客先动手”,并删除负面评论,引发“删评控评”的次生舆情,最终关闭10家门店。

正确做法:停止对抗行为,用基于事实和法理的讨论争取群体外理解,例如“已启动调查,将公开处理结果”。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