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意大利女排是不是太恐怖了?我刚看完比赛,整个心都悬着,简直有点怕。你们自己看,拦网像城墙一样厚实,反应快到让人绝望。她们的副攻达内西和法尔,不用我多说了,刷的一下就把球堵在了半空,仿佛整个网都成了他们的城池。那啥,安特罗波娃上场点上三分,直接炸裂开来,看得我都愣了。你说我知道她们的替补阵容差不多得压住法国、波兰这样的队伍,可那你也不能让队员的实力盯着我好几条街的。自由人德吉纳罗今年都38岁了,防守一点都不输年轻人,扣得死死的,那场面看得我心疼。你想啊,波兰挺拼的,但一到了意大利那高拦网前面,硬是哑火了几次,立马没了脾气,就像被堵在门口的鸭子,一点办法都没有,还得仰头看着意大利的城墙。
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人家38岁还能继续站在国家队里?每次看到我们的运动员,比如朱婷、袁心玥长时间在国际顶级赛场熬战,表现能让人心里发狠,可就是进不了国家队!是不是队伍机制出了问题?为什么杨涵玉在国内联赛那叫一个炸天,可轮不到她?是不是没人认识到这些珍宝?你说我们有好苗子,都被养着、藏着,说是为了培养新人,难道培养的不是那个“看得见的未来”,反倒成了想把老将绑住的借口?我真看不明白。
想想当年我们2019年世界杯,那是另一个级别的辉煌。十一连胜,一局不丢,直接拿冠军。那会的意大利还嚣张得不得了,谁都没当回事。可惜啊,伤病、调整加上外界的压力,像艾格努这样还在巅峰的,又能坚持多久?自由人前些年刚退休,立马开始走下坡路,无形中给队伍增添了不少隐忧。你教练的手法也很牛,把队员的场上时机拿捏得死死的。安娃和艾格努得到极大的信任,这操控火候的能力,明显比我们那点不停轮换、磨合还差几条街。
再说说意大利的训练体系。这种训练强度和默契度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你们看,意面主攻其实炮火不算特别猛,但配合默契、跑位实在太顺了。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拦网都像经过设计的剧本,队员们之间就像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牵着。反观我们,刚换点人,战术就变脸,训练的次数远远不够,才会一场下来,看得人着急。
我还记得一段话,去年有教练吐槽,说我们的队伍就是“老带新”,可玩笑归玩笑,真有点“敬业”的意味。难得中国女排训练这么忙碌,结果还不如人家意大利站得稳。你说这是不是就是差距?而且,你意大利教练手下的队员能把每次上场的时间利用到极致,这背后不是天赋,而是日复一日的磨合。我们盯着打代差,打过的比赛换成别人,估计得连跑了几千公里,才可能挤出点成果。
问题来了,咱们到底还能靠什么追赶?是不是该把一部分心思从“培养新人”转到“合理利用现有实力”?毕竟,别以为未来的天才就能撑起整个阵容。你看,意大利的硬实力摆在那里,艾格努如果还在,战局就不一样了。可惜,她要备孕了,这就留下一堆问号:接下来,谁来填补这些空缺?场上场下的布局调整,应不应该快点,让这些年轻队员早点站出来?不然赛场上看似还有一根蜡烛微弱的火焰,实际上已经快要熄灭。
你说,意大利这次用一场胜利来显示他们的底气,但我觉得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次再遇强队,还是会被这些“城墙”给堵死。竞技体育就是这样,谁都知道,长时间的磨合和体系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底蕴。我们倒是天天喊“要振兴”,可实际操作真的够用吗?我不太信。国际舞台的竞争,是拼全民工、拼细节、拼那点“无形”的默契。
这事儿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后续的追求就像那场比赛一样,像个噩梦被不断刷新。反正我看够了,心里那股火,早就被这折腾折磨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