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他13岁开启政治生涯,出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一职。14岁那年,毛主席把他托付给红4军政委罗荣桓,并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此后,他投身战场杀敌,取得显著战功。
肖华是新中国开国上将中年纪最轻者,曾因“娃娃司令”称号而广为人知。
1968年,他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此后七年半时间毫无消息。
多年过去,许世友最终于京西宾馆与他相见,相见的瞬间,许世友当即失声落泪。
肖华乃开国上将,为何突然淡出公众视野?他在此期间经历了哪些事情?
【年少入革命】
肖华籍贯为兴国县,其父从事泥瓦匠工作,且为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家作为地下党组织的关键联络点,父亲常在家中与一些人进行秘密会面。
每到这个时刻,母亲严招秀便坐在街口,一边缝补鞋底,一边留意四周动向。一旦察觉异常,她会立即告知丈夫。
肖华年满十岁后,开始代母亲执行此项任务。
1927年,年仅11岁的肖华加入中共领导下的外围团体“青年干社”,并于次年冬季正式成为团员。
1929年4月,毛泽东带领红四军第三纵队抵达兴国城,此为肖华初次与毛泽东会面。
彼时,年幼的肖华举止得体,将县青年团工作情况详尽汇报给毛主席,并聆听了毛主席教导,自此革命信念愈发坚定。
毛主席创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里,肖华是学员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其中最具悟性、反应最为敏捷的一个。
同年12月,时年13岁的肖华出任兴国县委书记一职,仅用一月,便将全军青年组织筹备完善。
1930年3月期间,毛泽东再度率领红四军抵达兴国。
此次毛主席首要安排,是命警卫员小王前往团委寻找肖华。小王抵达后,见屋内仅有一名青年,便询问其是否见过肖华。
未曾料想,这位年轻人竟面带笑意说道:“我便是,找我何事?”
警卫员难以置信,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人,竟是毛主席曾赞赏不已的那位团委成员。
自肖华与毛泽东进行单独交谈起,肖华与毛主席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此后,毛主席又六次单独约见肖华,肖华每次的表现均获主席赞许。
次年,肖华获任特务营政治委员职务。
此后,肖华持续跟随红四军参与各类战斗,多次建立功绩。
共产党第三次“反围剿”失利后,他以红四军代表身份出席共青团中央首次代表大会,会后获任红一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职务。
【与罗荣桓成为战友】
肖华等人带领下,兴国县青年团在不足一年内,成员由十几人增至千余人,并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团委及支部。
年纪尚轻便取得这般成就,着实令人另眼相看。
肖华正式加入红军及共产党后,经毛主席提名,担任红四军特务营政委一职。
历经数次交谈,肖华在毛主席心中占据重要位置,毛主席苦思冥想,欲为其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1930年,毛主席安排肖华到红四军政委罗荣桓处,当时对罗荣桓讲:“要好好培养他,依我看,这孩子将来必会有所作为。”
该时段内,罗荣桓始终全力指导肖华,组织将红四军中组建共青团的重任,交予年仅14岁的肖华承担。
由此可见其当时能力之出众。
罗荣桓不仅亲自指导肖华进行政治工作,还细致地传授肖华军事知识、行军技能等相关能力。
一次夜间行军途中,肖华首次遭遇敌军遗体,因初次经历难免心生畏惧,罗荣桓持续引导其继续前行以增强胆识。行进间枪声响起时,罗荣桓随即指导其通过弹道声响辨识敌方位置。此外,罗荣桓多次刻意安排肖华参与基层实践任务。
罗荣桓在其成长历程中多次提供助力,这些帮助皆因肖华具备出众能力及吃苦耐劳品质。
红军占领吉安后,众多地方青年踊跃参军,红四军据此组建了四个连规模的特务营,肖华同时担任第三连政治委员职务。
此后,肖华的辉煌历程仍在延续。
1938年,其获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及政委职务,遵照组织指令赴冀鲁边区开展抗日工作,彼时他年满22岁。
当他抵达惠民县城,与驻守此地的沈鸿烈展开谈判之际,时年59岁的沈鸿烈,因其年纪尚轻而未予重视,甚至不屑道:“不过是个毛头小子,何来与我谈判的资格?”
这样一个孩童,抵达不过数日,便使全县呈现发展成八路军重要后方的态势。沈鸿烈不敢再轻视,只得主动前来谈判。
谈判期间,肖华与众人展开激烈辩论,持续三个小时。此番辩论使沈鸿烈无言以对,最终其心甘情愿与八路军签署抗日协定。
此后,“娃娃司令”称号在冀鲁地区广泛传开。
1968年,肖华却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回来就好】
新中国成立,肖华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39岁时获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开国上将中最年轻者。
他年少时便投身军旅,一生行事坦荡正直,极具正义感,面对不公之事总会站出来,但这样的性格在彼时却成了某些人眼中的严重缺陷。
1966年之后,开始不断有人对他产生不满,致使他遭受诸多不公正对待。
1974年9月,建国25周年庆祝活动前夕,中央安排人员将参与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呈交毛主席进行审定,毛主席对此名单进行了三次审阅。
最后一次送来的名单经毛主席审阅后,他添上了肖华与刘志坚二人的姓名。
先前欺压肖华的几人发觉事态严重,最终将在狱中的肖华释放。
肖华出狱后携妻子前往朱老总住所,朱老总早已在此等候,他握住肖华的手反复端详,万千话语最终凝成一句:“回来便好!”
许世友难以自控地放声大哭,多年来他一直为肖华所受委屈感到不平,却始终无力改变。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此刻终于再次出现在他眼前。
1984年,肖华调回北京,随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一职。
肖华上将对党和人民贡献巨大,其功绩不可磨灭,我们应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