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局势变化,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处境变得异常微妙。一场看似旨在和平的谈判,却将冲突的主要当事方直接踢出了房间。
美国和俄罗斯的动作快得惊人。从传出两国元首将会晤的消息,到官方确认会谈,前后不超过48小时。白宫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的专机在8月6日深夜降落莫斯科,仅三小时后,他便与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展开了闭门会谈。
第二天一早,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与俄方的对话“富有成效”,他甚至放话:“普京不需要先见泽连斯基,美俄可以直接敲定停火框架。”这意味着,在特朗普的计划里,乌克兰的命运将由美俄两国直接决定。
基辅被排除在外
这份绕开乌克兰的方案细节,随后被媒体披露。俄罗斯提出了一份分阶段的停火计划,核心内容有两步。第一步,乌克兰军队从顿涅茨克撤出,双方冻结现有战线;第二步,在普京与特朗普达成初步共识后,再邀请乌克兰加入后续谈判。
这个安排的核心问题在于,乌克兰作为直接参战方,却被剥夺了在前期待价还价的资格。美国取代了乌克兰,坐上了主导谈判桌的位置。更令人不解的是,对于这个安排,除了泽连斯基表达了愤怒,欧洲方面却显得异常沉默。
在美俄会晤前,欧洲还曾公开表态,支持特朗普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可当普京抛出这份两阶段停火协议后,欧洲的态度变得有所保留。他们只是不痛不痒地表示,普京的提议更多是对乌克兰的要求,俄方除了一个模糊的停火承诺,几乎没提供任何实质性让步。这种态度的转变,显然是欧洲深知,一旦美俄达成协议,停火将成为定局,他们不愿为了乌克兰而得罪特朗普。
谁来求情都不好使
面对被“安排”的命运,泽连斯基发起了强力反击。就在特朗普宣布会谈“富有成效”的24小时后,他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了一枚外交炸弹。他先是礼貌性地称赞特朗普“施压俄罗斯成效显著”,随即话锋一转,直接摊牌,拒绝任何有期限的停火。
泽连斯基抛出了三个铁板钉钉的条件:俄军必须立即、无条件、全面停火;建立美俄乌三国领导人直接会晤机制;美欧必须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长期安全保障。他用不容商榷的口吻强调:“谁来求情都不好使!”
这记反击直接打乱了特朗普的“闪电和平”计划。特朗普原本的算盘是,先用一个局部的“空中停火”方案让双方暂时停手,再以“冻结战线”换取政治解决,从而在最短时间内终结战争,为自己的选情加分。可泽连斯基的全面停火要求,等同于逼迫俄军放弃已经占领的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这是普京绝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喜剧演员的两张王牌
一个曾被嘲讽“没牌可打”的总统,为何突然敢给超级大国划定红线?知情人士透露,泽连斯基的团队看透了特朗普的软肋:国内不断下滑的支持率,迫使他急需一场外交胜利来挽回声势。而乌克兰恰好手握两张牌。
第一张是道德牌。就在提出强硬条件当天,乌克兰议会火速通过了动员90万男性的征兵法案。基辅街头贴满了“西方援助不能停”的海报。泽连斯基很清楚,只要乌克兰军队还在前线流血牺牲,美国一旦切断援助,就会在道义上被钉上“背叛盟友”的耻辱柱。
第二张是欧洲牌。特朗普试图将欧洲踢出谈判桌的举动,早已激怒了德国和法国。泽连斯基抓住机会,密集与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以及北约秘书长通话,高调宣称:“这场在欧洲的战争,必须听到欧洲的声音!”随后,德国政府公开声明支持乌克兰参与所有和谈,法国更是暗中批评美国“无权独占调停者角色”。当欧洲大国选择为乌克兰站台,特朗普的单边剧本就演不下去了。
三方博弈的死循环
泽连斯基的强硬,让普京的回应也变得更加冷淡。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仅用“富有建设性”来评价美特使的访问,对美俄元首会晤的可能性只字未提。与此同时,俄军的坦克正在顿涅茨克州的马林卡镇撕开乌军防线,每月新增九千兵力的持续投入,表明莫斯科更相信用炮弹说话。
特朗普则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强行推动与普京的密谈,很可能会被扣上“出卖乌克兰”的帽子;可如果接受泽连斯基的长期安全保障要求,又等于承诺被乌克兰危机无限期捆绑。更棘手的是,他威胁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加征的关税,遭到了印度的公开抵制,经济施压的牌还没打出去就已失效。
结语
目前,美俄领导人计划于15日在阿拉斯加的会晤,看似仍有可能举行。会晤地点的选择,从普京提议的阿联酋换到美国的阿拉斯加,背后也透着特朗普不愿在舆论上吃亏的小算盘。
然而,这场牵动全球神经的停火博弈,已然陷入僵局。基辅街头,征兵办公室外排起长队,新到货的德国豹2坦克正驶向东部前线。泽连斯基在深夜视频中再次强调:“全面停火是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而在大西洋彼岸,特朗普正看着自己落后对手5个百分点的民调数据沉默不语。当三方的底线激烈碰撞,所谓的和平进程,更像一个布满荆棘的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