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看中美第三轮谈判的档口,特朗普政府手里的牌是越来越少,对他不利的消息倒是一个接一个地来#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都说这世界变得快,但谁也没想到,韩国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动作能有这么快,快到让白宫都有些措手不及。他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半岛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降温了不少。这跟前任尹锡悦那种“美国说啥我干啥,朝鲜必须往死里怼”的路子,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人都在嘀咕,这朝鲜半岛,难道真要变天了?
李在明这几招,讲究的就是个“快、准、狠”
要说李在明这人,真有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思。咱们掰着指头数数他上台后干的几件大事。
就在不久前,他亲自拍板,叫停了三八线那边对朝鲜的扩音器喊话。这可不是村口的大喇叭,这是从尹锡悦政府2023年重启后,就没日没夜响着的“心战神器”。里面放的啥?韩国流行乐、新闻、政治宣传,甚至直接骂人的口号,就是想从精神上搞垮对面的边防军。
李在明上台屁股还没坐热,第一件事就是“关喇叭”,这信号太明确了——哥们儿不想玩了,咱们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说话?
这还不算完。光停军方的喇叭不够,李在明连情报机关的电台都给掐了。几天前,韩国国家情报院宣布,全面中止对朝广播,包括那个搞了五十多年的“自由朝鲜广播”。这些电台,那可是冷战时期的老古董,几十年如一日地搞宣传,是韩国对朝信息战的王牌。现在说停就停,等于把过去半个世纪的对抗策略,亲手画上了一个句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降噪”了,这是在拆除双方心里的那堵墙。
紧接着,一个更让人意外的动作来了。韩国政府宣布,朝鲜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在韩国合法播放了。这在过去几十年是不可想象的。别小看电影这东西,它是文化交流最直接的手段,是传递善意和理解的桥梁。李在明政府解禁朝鲜电影,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意思就是,军事上我们先“静音”,文化上咱们先“破冰”。
如果说前面这些还只是开胃小菜,那邀请金正恩参加APEC峰会,就是一道硬菜了。
韩国总统府正式宣布,李在明已经给APEC的21个成员国领导人发了请帖,邀请他们10月底来韩国庆州开会。关键点来了,因为韩国是今年的东道主,所以他们有权决定邀请谁。韩媒那边传出的风声是,李在明政府正在非常认真地考虑,邀请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出席。
这事儿要是真成了,那绝对是历史性的。把朝鲜从国际孤立的角落里拉出来,放到一个多边经济合作的舞台上,这不仅是给朝鲜面子,更是韩国在向全世界宣告:朝鲜半岛的问题,我们韩国要自己说了算,要掌握主动权。
当然,金正恩来不来,还得看他自己的考量。但李在明这个橄榄枝递过去,本身就意义重大。有评论说得好,“就算短期内拿不回美军手里的‘战时作战权’,但只要韩朝关系能持续缓和,半岛紧张程度就能降低。” 这对韩国来说,就能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军事自主能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说白了,就是想慢慢挺直腰杆子。
美国那边能眼睁睁看着韩国“另起炉炉灶”吗?当然不能。特朗普政府一看,直接施压好像不好使,那就绕个弯子,用经济牌来敲打。
美国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联合搞了个“贸易谈判议题包”,里面藏着私货。明确要求韩国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原来这条约只管朝鲜半岛,现在美国想把它拉长,覆盖整个印太地区。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后要是台海有事,我美军要动手,你韩国得跟着上。
这不就是把韩国往火坑里推吗?李在明政府看得门儿清,直接把这要求定义为“牵制中国的政治工具”。
披露的谈判细节里,美方要求韩国把国防预算从GDP的2.3%提高到5%,还得设立一个40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基金。不然呢?就对韩国的钢铁、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是赤裸裸地把经济和军事捆绑在一起,逼韩国就范。
但这次,李在明政府硬是顶住了。他明确表态:“台海的事,跟韩国没有任何关系。” 拒绝把韩国绑上美国的战车。他心里清楚,一旦上了这条船,韩国就成了中美博弈的炮灰,这买卖太亏了。所以他才拼命缓和跟朝鲜的关系,就是想在军事上摆脱美国的控制,多一条自己的路。
有意思的是,美国不光逼韩国,也去敲打日本和澳大利亚,结果也碰了一鼻子灰。
日本防卫省的回应特别有水平,说“很难回答‘台湾紧急状态’这种假设性问题”,任何行动都要看具体情况。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也说,“我们不讨论假设”,不会提前承诺派兵。这俩国家,一个比一个会“打太极”,就是不给美国明确的承诺。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一个小动作英国《金融时报》爆料,日本政府已经悄悄通知在日本台湾的企业,“如果台海爆发冲突,企业要自己想办法撤离员工,政府不负责组织撤离。”
说明他们心里都有杆秤,都算过一笔账。真到了那个份上,跟着美国掺和台海冲突,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谁也不愿意当那个冤大头。美国的这个印太战略联盟,看着人多,实际上已经开始“失血”了。
回过头来看我们中国。这场半岛的大变局,我们没有直接下场,却成了实际上的受益者。
过去这些年,咱们在东北亚方向一直面临着三重压力:美军驻韩、美日韩军演、朝韩对立。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呢?李在明上来,主动给半岛局势降温;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台海问题上态度变得模糊,不愿再无脑跟随美国。
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导致咱们在东北亚的军事压力小了很多,外交上的空间也大了不少。可以说,我们迎来了一个宝贵的战略缓冲期。中韩关系也有望在李在明任内得到修复,之前因为“萨德”和“芯片”问题搞出的裂痕,现在有了弥合的机会。
说到底,美国原来想靠着日韩这两根“拐杖”在咱们家门口搞事情。现在韩国这根拐杖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往回收了,日本那根也开始晃悠。特朗普本来就有点瘸,这下子,他还能掀起多大浪花来?
当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中国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不是胜利的终点。棋局瞬息万变,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