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科斯亲自担任团长,率领包括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等在内的十多位高官访问印度。在这次访问中,马科斯将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双边会谈,旨在提升菲印关系至战略伙伴关系,并最终达成关于购买印度ALH海上侦察直升机的军购协议。
这还只是开始。就在莫迪访问菲律宾的同时,印菲两国海军也将在8月4日至8日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演习地点定在南海的黄岩岛附近水域。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上周,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上合组织外长会议上再次强调,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对推动印菲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至关重要。
从整体来看,菲律宾在中美之间的外交策略愈加大胆,已经在“走钢丝”的边缘。近年来,马科斯政府愈加倾向于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这次高规格访问印度,涉及军购和战略合作关系的深化,表明马科斯不仅希望与美国和日本深化防务合作,还试图将印度纳入对抗中国的阵营,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国通过多边联手来制衡大国的战略。
从印度的视角来看,这次访问是其“东进战略”迈出的关键一步。印度多年来一直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拥有更多的存在感,而这次不仅推动了军购,还计划与菲律宾海军进行联合演习。演习的时间和地点显然不是偶然,选择在马科斯访问期间,并且定在黄岩岛附近水域,显现出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这也是印度借此机会在中印边境压力下转移部分焦点。
事实上,印菲此次接触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访问或军事演习,更是一种多层次的战略布局。马科斯此行不仅仅是谈判生意,例如购买直升机等军购,还包括了更广泛的政治议题,像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及通过联合军演展现双方的合作姿态,实际上是向多个方向发出信号:中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则是新的盟友,而美国则在背后默许。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此次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支持的层面,实际出现在了中国近海。这必然会加剧南海局势的紧张。至于演习地点的选择——黄岩岛,作为中国实际控制的争议岛屿,印度并不会真打算介入这一岛屿本身的争议。其实,印度的目标并非是领土争夺,而是借此在印太地区展示战略存在感,并缓解中印边境的压力。
中印边境长期以来的对峙局势,使得印度如今通过此类举措回应中国在其边境的行动,等同于说:“你在我的门口施压,我也能在你的海域展示实力。”同时,印度也在强化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菲律宾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不排除印度会向越南、印尼等国家伸出橄榄枝。
在东盟国家中,除了菲律宾外,越南可能成为印度的重要合作伙伴。越南与中国在南海也存在争议,且立场与菲律宾较为相似。此外,越南的海军实力逐渐增强,而印度也已经向越南提供了巡逻舰、鱼雷等军事装备,并进行了军事培训合作。
但问题在于,尽管越南与中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在应对敏感问题时较为谨慎,并不像菲律宾那样激进。印度若想让越南参与到黄岩岛等敏感区域的联合军演中,难度较大。除菲律宾和越南外,新加坡不可能参与任何南海争端,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与中国在经济上有深度合作,且军事态度相对保守。
至于柬埔寨、老挝、缅甸,它们几乎不可能支持印度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而文莱和泰国则采取极其低调的外交姿态,对南海问题的态度趋向模糊和沉默。因此,在东盟国家中,除了菲律宾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国家愿意与印度一起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为激进的立场。